首页 > Blossary: 中国名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弓、锯、杵、缶、杯、碟、盅、碗等等,在进行演奏时,都冠以乐字,称其为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乐器生产业的主要产品则基本上是音乐界所涉及的乐器,即可以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另外还生产少数的马铃、驼铃、油牌子和车船喇叭。乐器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类别 Entertainment

22 Terms

Created by: Christina lou

Number of Blossarys: 12

我的词条
Collected Terms

唎咧,即"口萧",黎族吹奏乐器。黎语称"唎咧"。流行于海南岛各地。由七个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嘴在内,全长约20厘米,上细下粗,共六个按音孔。最上一节细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内插入麦杆片或树叶片以吹奏。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是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接而成,是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唎咧:黎语音译,又称"口箫",是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套接而成。每节上都开有一个圆形音孔。原始的唎咧仅有5孔,到了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乐东、昌江和东方一带的西路唎咧,发展为六节六孔,全长约22厘米,在上端竹管上开有一个隙口,插入麦秆或树叶等作为簧片,可吹出 8个音;流行于通什、保亭一带的东路唎咧,则为七节七孔,但最上一孔作为装饰用。 目前,民间常用的唎咧,多为七节六孔。以芦苇片作簧片,用竹片削薄后绑在竹管的背面。 唎咧多为吹奏者自制自用,故形式各异,长短、大小不一,有六、七、八、九孔之别,调子也各异,既有像钢笔那样大的小唎咧,也有像低音唢呐那样长的大唎咧。使用的簧片,有的像西洋乐器单簧管的哨片,也有使用唢呐哨的。 唎咧的音色类似管子的高音区,明亮而富有特色,富于歌唱性,宜于表现欢快、热情的曲调。低音丰满、圆润,中音清晰、柔和,惟高音尖锐、单薄。吹奏唎咧,方法基本与小唢呐相同,用气息控制音准和音色,并吸收了单吐、双吐、花舌、滑音、断音、顿音等不同的技巧。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唎咧,即"口萧",黎族吹奏乐器。黎语称"唎咧"。流行于海南岛各地。由七个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嘴在内,全长约20厘米,上细下粗,共六个按音孔。最上一节细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内插入麦杆片或树叶片以吹奏。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是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接而成,是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唎咧:黎语音译,又称"口箫",是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套接而成。每节上都开有一个圆形音孔。原始的唎咧仅有5孔,到了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乐东、昌江和东方一带的西路唎咧,发展为六节六孔,全长约22厘米,在上端竹管上开有一个隙口,插入麦秆或树叶等作为簧片,可吹出 8个音;流行于通什、保亭一带的东路唎咧,则为七节七孔,但最上一孔作为装饰用。 目前,民间常用的唎咧,多为七节六孔。以芦苇片作簧片,用竹片削薄后绑在竹管的背面。 唎咧多为吹奏者自制自用,故形式各异,长短、大小不一,有六、七、八、九孔之别,调子也各异,既有像钢笔那样大的小唎咧,也有像低音唢呐那样长的大唎咧。使用的簧片,有的像西洋乐器单簧管的哨片,也有使用唢呐哨的。 唎咧的音色类似管子的高音区,明亮而富有特色,富于歌唱性,宜于表现欢快、热情的曲调。低音丰满、圆润,中音清晰、柔和,惟高音尖锐、单薄。吹奏唎咧,方法基本与小唢呐相同,用气息控制音准和音色,并吸收了单吐、双吐、花舌、滑音、断音、顿音等不同的技巧。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赫哲族民间乐器,鼓框木制,鸭蛋形,单面蒙皮。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萨满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流行于黑龙江省赫哲族及东北达翰尔、鄂伦春和满族地区。 赫哲族民间乐器,鼓框木制,鸭蛋形,单面蒙皮。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萨满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流行于黑龙江省赫哲族及东北达翰尔、鄂伦春和满族地区。 ? 抓鼓:赫哲族民间乐器。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萨满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流行于黑龙江省同江县街津口、八岔和饶河县四排等赫哲族人民居住地区及东北的达斡尔、鄂伦春和满等族居住地区。 抓鼓鼓框高5厘米,采用桦木板条弯成鸭蛋形。单面蒙以鹿皮或犴皮,鼓面大小各不相同,一般长径为 60厘米左右。鼓框以交叉成十字形或米字形的皮条绷紧,有的鼓还将皮条控系在一个位于鼓背中心的圆形铁环上,鼓框一侧置有一条彩穗为饰。 演奏时左手抓提鼓中心的皮条或铁环,右手执木棰敲击。鼓棰可以分别敲击在鼓皮中心、边沿或鼓框上,也可用左手撞击鼓皮背面,以获得不同的音响效果。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赫哲族民间乐器,鼓框木制,鸭蛋形,单面蒙皮。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萨满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流行于黑龙江省赫哲族及东北达翰尔、鄂伦春和满族地区。 赫哲族民间乐器,鼓框木制,鸭蛋形,单面蒙皮。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萨满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流行于黑龙江省赫哲族及东北达翰尔、鄂伦春和满族地区。 ? 抓鼓:赫哲族民间乐器。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萨满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流行于黑龙江省同江县街津口、八岔和饶河县四排等赫哲族人民居住地区及东北的达斡尔、鄂伦春和满等族居住地区。 抓鼓鼓框高5厘米,采用桦木板条弯成鸭蛋形。单面蒙以鹿皮或犴皮,鼓面大小各不相同,一般长径为 60厘米左右。鼓框以交叉成十字形或米字形的皮条绷紧,有的鼓还将皮条控系在一个位于鼓背中心的圆形铁环上,鼓框一侧置有一条彩穗为饰。 演奏时左手抓提鼓中心的皮条或铁环,右手执木棰敲击。鼓棰可以分别敲击在鼓皮中心、边沿或鼓框上,也可用左手撞击鼓皮背面,以获得不同的音响效果。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泗滨浮磬出自《禹贡·徐州》,意为"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编磬用的石料,以古徐州的泗滨浮磬质地最好,这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禹贡》有明确的记载"海、岱、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泗滨浮磬"。我国著名训诂大师孔颖达解释"泗滨浮磬"说"泗滨,泗水之滨。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石水上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汉代经学家孔安国考证为徐州东南60里处的吕梁,"水中见石,可过吕县南",清《禹贡锥指》说的更清楚:"磬石盖突出吕梁水中,历年已久,水上之石采取殆尽,余没水中。"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泗滨浮磬出自《禹贡·徐州》,意为"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编磬用的石料,以古徐州的泗滨浮磬质地最好,这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禹贡》有明确的记载"海、岱、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泗滨浮磬"。我国著名训诂大师孔颖达解释"泗滨浮磬"说"泗滨,泗水之滨。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石水上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汉代经学家孔安国考证为徐州东南60里处的吕梁,"水中见石,可过吕县南",清《禹贡锥指》说的更清楚:"磬石盖突出吕梁水中,历年已久,水上之石采取殆尽,余没水中。"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于19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本文统称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于19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本文统称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在汉族传统乐器中,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在汉族传统乐器中,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 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版,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 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版,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文枕琴在莆仙一带又称枕头琴,基。在福建,除用于莆田文十音之外,在晋江十番中亦有,当地群众称之为"床"。昔时共有丝弦九条,定音为.6 1 2 3 5 6 1. 2. 3.(.x表低音,x.表高音),以芦苇杆为弓,涂上松香后象小提琴般地与弦摩擦演奏。有坐奏、行奏两种。坐奏时将琴身平置,行奏则扛于左肩,左手扶之,右手持弓。 据考,文枕琴当与古代乐器轧筝、蓁有着密切关系。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文枕琴在莆仙一带又称枕头琴,基。在福建,除用于莆田文十音之外,在晋江十番中亦有,当地群众称之为"床"。昔时共有丝弦九条,定音为.6 1 2 3 5 6 1. 2. 3.(.x表低音,x.表高音),以芦苇杆为弓,涂上松香后象小提琴般地与弦摩擦演奏。有坐奏、行奏两种。坐奏时将琴身平置,行奏则扛于左肩,左手扶之,右手持弓。 据考,文枕琴当与古代乐器轧筝、蓁有着密切关系。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库木日依,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库木里。外形和多朗热瓦甫、热布卜相同,一般用于宗教。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漫长的旧社会,它和巴朗孜库木一样,封建迷信为库木日依罩上了一层宗教色彩,不论是喜庆、婚礼的歌舞,还是在日常的娱乐中,人们都不能弹奏库木日依,而只能在为死者送葬、演奏《卡素依》哀乐时才能弹奏,在它和巴朗孜库木的伴奏下,去世的人才可以进入天堂;20世纪50年代以后,塔吉克人破除迷信,才把库木日依用于民间歌舞伴奏中,它属于低音弹弦乐器。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库木日依,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库木里。外形和多朗热瓦甫、热布卜相同,一般用于宗教。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漫长的旧社会,它和巴朗孜库木一样,封建迷信为库木日依罩上了一层宗教色彩,不论是喜庆、婚礼的歌舞,还是在日常的娱乐中,人们都不能弹奏库木日依,而只能在为死者送葬、演奏《卡素依》哀乐时才能弹奏,在它和巴朗孜库木的伴奏下,去世的人才可以进入天堂;20世纪50年代以后,塔吉克人破除迷信,才把库木日依用于民间歌舞伴奏中,它属于低音弹弦乐器。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1368--1644),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及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 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 相传扬琴的前身是流行西亚地区的一种古击弦乐器,波斯语称"桑图尔"(Santur)。后来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和内地。清初以来多有记述。清乾隆九年(1744),在澳门设置地方官"澳门同知",邱光任、张汝霖相继任职,在他们所著《澳门纪略》中记载,那里有一种"铜弦琴","削竹叩之,铮铮琮琮然",即指扬琴,可能是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去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康熙至乾隆年间董伟业《竹枝词》均记述扬琴伴奏弹词和俗曲。清嘉庆年间,麟庆(1791—1846)撰写、汪春泉等绘图的《鸿雪因缘图记》第二册有"同春听筝"图(《中国音乐史图鉴》Ⅴ—77)。图中一人奏钢琴,即扬琴。其文字载:"铜琴,刳木作匣,拈铜为丝,敲以细竹,俗称洋琴"。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1368--1644),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及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 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 相传扬琴的前身是流行西亚地区的一种古击弦乐器,波斯语称"桑图尔"(Santur)。后来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和内地。清初以来多有记述。清乾隆九年(1744),在澳门设置地方官"澳门同知",邱光任、张汝霖相继任职,在他们所著《澳门纪略》中记载,那里有一种"铜弦琴","削竹叩之,铮铮琮琮然",即指扬琴,可能是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去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康熙至乾隆年间董伟业《竹枝词》均记述扬琴伴奏弹词和俗曲。清嘉庆年间,麟庆(1791—1846)撰写、汪春泉等绘图的《鸿雪因缘图记》第二册有"同春听筝"图(《中国音乐史图鉴》Ⅴ—77)。图中一人奏钢琴,即扬琴。其文字载:"铜琴,刳木作匣,拈铜为丝,敲以细竹,俗称洋琴"。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排笙,又称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克木语称凯恩、宋滚尔。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排笙舞伴奏和排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排笙,又称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克木语称凯恩、宋滚尔。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排笙舞伴奏和排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刚洞,藏语又称冈林、扎令,汉族称法号、喇嘛号,从古代角类乐器演化而来,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管体多为铜制,也有银制的。外形与大牛角相似,是名副其实的腿形号角。规格不一,多由3节组成。西藏拉萨市一寺院中的刚洞,全长45厘米,管体上细下粗,略呈弯曲状,下端喇叭口呈椭圆形。管身装饰精美,外表镂刻出各种图案纹饰,近喇叭口一端镂龙头凸纹或天神头像,还镶有玛瑙或松耳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刚洞,用赤铜片制成,全长42厘米,管体外表镶有银饰,下端设有银环,系以黄色绸布为饰。 历史久远,是从古代角类乐器衍化而来的,为佛教寺院法器之一。在藏传佛教寺院中一直 沿用至今。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刚洞,藏语又称冈林、扎令,汉族称法号、喇嘛号,从古代角类乐器演化而来,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管体多为铜制,也有银制的。外形与大牛角相似,是名副其实的腿形号角。规格不一,多由3节组成。西藏拉萨市一寺院中的刚洞,全长45厘米,管体上细下粗,略呈弯曲状,下端喇叭口呈椭圆形。管身装饰精美,外表镂刻出各种图案纹饰,近喇叭口一端镂龙头凸纹或天神头像,还镶有玛瑙或松耳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刚洞,用赤铜片制成,全长42厘米,管体外表镶有银饰,下端设有银环,系以黄色绸布为饰。 历史久远,是从古代角类乐器衍化而来的,为佛教寺院法器之一。在藏传佛教寺院中一直 沿用至今。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坠琴,民间拉弦乐器,也称坠子、坠弦,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坠琴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音色浑厚。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 坠琴,也称"坠子",是山东吕剧、河南琴书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亦称主弦,还用于某些曲艺音乐、歌舞音乐以及其他地方戏曲音乐中。在清末由小三弦演变而来,流行于河南、山东。富有浓 坠琴 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爱。除用于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 坠琴音色浑厚、高亢、柔美,同时还可以模仿各种特有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乐器。是河南说唱"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因有较长的指板,大幅度滑音最具有特色,对唱腔能衬托入微。 演奏者在拉奏坠琴的同时,还脚踏坠梆击节,为演唱者伴奏。本世纪初由小三弦改革制成。 结构同小三弦,红木、花梨木制,全长90—95厘米。琴杆、琴头、指板仍保留着原制。音箱较小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梧桐木薄板。琴头两侧各置一轴,张两弦。架于琴码上,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定坠琴多以四度关系定弦,常定为a 、d1 ,音域从a ~d3 ,一般有两个半八度。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坠琴,民间拉弦乐器,也称坠子、坠弦,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坠琴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音色浑厚。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 坠琴,也称"坠子",是山东吕剧、河南琴书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亦称主弦,还用于某些曲艺音乐、歌舞音乐以及其他地方戏曲音乐中。在清末由小三弦演变而来,流行于河南、山东。富有浓 坠琴 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爱。除用于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 坠琴音色浑厚、高亢、柔美,同时还可以模仿各种特有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乐器。是河南说唱"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因有较长的指板,大幅度滑音最具有特色,对唱腔能衬托入微。 演奏者在拉奏坠琴的同时,还脚踏坠梆击节,为演唱者伴奏。本世纪初由小三弦改革制成。 结构同小三弦,红木、花梨木制,全长90—95厘米。琴杆、琴头、指板仍保留着原制。音箱较小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梧桐木薄板。琴头两侧各置一轴,张两弦。架于琴码上,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定坠琴多以四度关系定弦,常定为a 、d1 ,音域从a ~d3 ,一般有两个半八度。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梅巴又名巴乌,是哈尼族、彝族单簧气鸣乐器。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汉语称巴乌。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玉溪、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区。 构成 梅巴由管身和簧片组成。管身竹制。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 外形 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梅巴三种。高音、中音梅巴,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 在距封闭端1.5厘米~ 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3厘米、孔宽0.7厘米~1厘米。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 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也有的用细竹篾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 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横吹的梅巴,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度角。还有的梅巴在尾端开有尾音孔。簧片是梅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梅巴又名巴乌,是哈尼族、彝族单簧气鸣乐器。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汉语称巴乌。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玉溪、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区。 构成 梅巴由管身和簧片组成。管身竹制。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 外形 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梅巴三种。高音、中音梅巴,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 在距封闭端1.5厘米~ 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3厘米、孔宽0.7厘米~1厘米。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 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也有的用细竹篾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 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横吹的梅巴,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度角。还有的梅巴在尾端开有尾音孔。簧片是梅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鼓面径19.5cm 框长48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用于宫廷中和韶乐。演奏时,紃悬于项,用两手拍击,建鼓一击,搏拊以两击应节。 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 类型: 古乐器 主题词或关键词: 乐器 出处: 中国古乐器 栏目关键词: 中国音乐 辅助分类项: 中国古乐器 [搏拊]简称"拊"。古击乐器。据《释名·释乐器》:搏拊形如鼓,革制,内盛糠,以手拊拍之。专用于雅乐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鼓面径19.5cm 框长48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用于宫廷中和韶乐。演奏时,紃悬于项,用两手拍击,建鼓一击,搏拊以两击应节。 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 类型: 古乐器 主题词或关键词: 乐器 出处: 中国古乐器 栏目关键词: 中国音乐 辅助分类项: 中国古乐器 [搏拊]简称"拊"。古击乐器。据《释名·释乐器》:搏拊形如鼓,革制,内盛糠,以手拊拍之。专用于雅乐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錞于,亦作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现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国语·吴语》:"鼓丁宁、錞于、振铎"。《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郑玄注:"錞,錞于也"。《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 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 錞于形如圆筒, 上部比下部稍大,顶上钮。钮多作虎形, 故常有" 虎钮錞于"之称。有人认为,具有虎钮的錞于应属古代巴人遗物。已发现的青铜錞于多出于四川、安徽和湖北部分地区。 自宋代以来,在湖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等地区多次发现錞于。现在,錞于出土地已遍及湘、鄂、川、黔、滇、陕、皖、赣、粤、桂、鲁等十一个省、区。其形制一般多略呈椭圆筒形,肩围大而腰围小。无钮,或为光素无饰的环钮、桥钮,或作虎形、马形、龙形、凤形钮。以虎钮錞于最为多见。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錞于,亦作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现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国语·吴语》:"鼓丁宁、錞于、振铎"。《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郑玄注:"錞,錞于也"。《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 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 錞于形如圆筒, 上部比下部稍大,顶上钮。钮多作虎形, 故常有" 虎钮錞于"之称。有人认为,具有虎钮的錞于应属古代巴人遗物。已发现的青铜錞于多出于四川、安徽和湖北部分地区。 自宋代以来,在湖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等地区多次发现錞于。现在,錞于出土地已遍及湘、鄂、川、黔、滇、陕、皖、赣、粤、桂、鲁等十一个省、区。其形制一般多略呈椭圆筒形,肩围大而腰围小。无钮,或为光素无饰的环钮、桥钮,或作虎形、马形、龙形、凤形钮。以虎钮錞于最为多见。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革胡: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外形和中胡、低胡都不同,它张有四条琴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杆插入琴筒一侧。琴筒木制,蒙以蟒皮、马皮或羊皮,蒙皮方法和定音鼓相同,可以调节张紧度。弦马为扁铲状。振动的蟒皮不直接承受弦的压力。弓子和大提琴弓相同,在弦外拉奏,便于运弓。由于有指板,按弦极为方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革胡: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外形和中胡、低胡都不同,它张有四条琴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杆插入琴筒一侧。琴筒木制,蒙以蟒皮、马皮或羊皮,蒙皮方法和定音鼓相同,可以调节张紧度。弦马为扁铲状。振动的蟒皮不直接承受弦的压力。弓子和大提琴弓相同,在弦外拉奏,便于运弓。由于有指板,按弦极为方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 焦尾琴 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 焦尾琴 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埙是古人技法乐器,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在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该种乐器,那时候是将其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孔,该五孔以后就成为一种正式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五孔再也没有发展,明清时代埙就失传了。 6000年前,半坡人在创造农耕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世界上最古老乐器--埙的雏形。在中国6000年的历史沉浮中,埙典雅优美的音色被沉醉于其中的封建帝王们称之为雅乐,盛行于宫庭。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交替中,这种古老的乐器流入民间失去了文字的记载,逐渐从辉煌走向衰落,于明代开始成为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历史记载。 古埙演奏家高明:埙是远人技法乐器,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在我们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这种乐器,那时候是把它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个孔,这五个孔以后就成为一种正式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这五个孔再也没有发展,明清时代埙就失传了。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埙是古人技法乐器,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在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该种乐器,那时候是将其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孔,该五孔以后就成为一种正式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五孔再也没有发展,明清时代埙就失传了。 6000年前,半坡人在创造农耕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世界上最古老乐器--埙的雏形。在中国6000年的历史沉浮中,埙典雅优美的音色被沉醉于其中的封建帝王们称之为雅乐,盛行于宫庭。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交替中,这种古老的乐器流入民间失去了文字的记载,逐渐从辉煌走向衰落,于明代开始成为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历史记载。 古埙演奏家高明:埙是远人技法乐器,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在我们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这种乐器,那时候是把它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个孔,这五个孔以后就成为一种正式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这五个孔再也没有发展,明清时代埙就失传了。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鲁特琴(LUTE)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另外在广义的乐器分类中,把类似的乐器统称为"琉特属",此时就不限于年代国别,因此吉他、中国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内。 欧洲鲁特琴上可以演奏和弦、旋律、跑句、各式各样的装饰音,甚至对位乐曲;它是用作伴奏歌唱的独奏乐器,也可用于重奏中,技艺娴熟的演奏者可以奏出多姿多彩的效果。他的源起与名称来自于阿拉伯人的 "Al'ud", 约在9-10世纪间经由回教徒传入欧洲,阿拉伯文Al'ud原意为木头,这种梨型的拨弦乐器,与亚洲的琵琶。中世纪的鲁特琴仅有五组琴弦,,用羽毛制成的拨子弹奏,因此,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鲁特琴(LUTE)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另外在广义的乐器分类中,把类似的乐器统称为"琉特属",此时就不限于年代国别,因此吉他、中国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内。 欧洲鲁特琴上可以演奏和弦、旋律、跑句、各式各样的装饰音,甚至对位乐曲;它是用作伴奏歌唱的独奏乐器,也可用于重奏中,技艺娴熟的演奏者可以奏出多姿多彩的效果。他的源起与名称来自于阿拉伯人的 "Al'ud", 约在9-10世纪间经由回教徒传入欧洲,阿拉伯文Al'ud原意为木头,这种梨型的拨弦乐器,与亚洲的琵琶。中世纪的鲁特琴仅有五组琴弦,,用羽毛制成的拨子弹奏,因此,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竹板,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洪武)发明。因数来宝及竹板艺人都供奉朱元璋(朱洪武)为祖师爷,供奉朱元璋(朱洪武)的画像为手持竹板。 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板数多种; 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虫蛀的竹材为佳。竹板由两块长16~19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的瓦形竹板组成,上端用绳串连,下端可以自由开合。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竹板,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洪武)发明。因数来宝及竹板艺人都供奉朱元璋(朱洪武)为祖师爷,供奉朱元璋(朱洪武)的画像为手持竹板。 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板数多种; 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虫蛀的竹材为佳。竹板由两块长16~19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的瓦形竹板组成,上端用绳串连,下端可以自由开合。

Domain: Music; 分类: Music instruments

Member comments


( You can type up to 200 characters )

发布信息  
My other Blossarys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 ...

分类: Geography

By: Christina lou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编成于春秋时期,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

分类: History

By: Christina lou

周杰伦(Jay Chou),华语流行男歌手、演员、词曲创作人、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制作人。2000 ...

分类: Entertainment

By: Christina lou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 ...

分类: Education

By: Christina lou